业务创新 ▎缘起壶瓶——建筑设计研究院首个EPC项目顺利验收

2019-03-01

        

        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泰和合修缮建设项目是中机国际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接的首个EPC项目,于2015年9月中标,这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的工程。

 

图片关键词

        项目基地位于湖南屋脊壶瓶山上的壶瓶山镇。地处陡坡之上,南高北低,东西方向被晚清遗构“泰和合”一分为二。特殊的区域位置、复杂的地形特征和场地独特的文化属性,给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项目团队前期多次前往现场,细致调研、认真踏勘,最终设计方案以仿古建筑群的形式呈现,高高低低散落于台地之上,既依山就势,呼应了场地的标高关系,又沿袭了“泰和合”的晚清建筑符号。

 

        壶瓶山的种茶、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属于禅茶一味的茶文化辐射片区。项目的室内设计以新中式风格为载体,从材料、色彩与符号等方面入手,以简洁清晰的轮廓,低饱和度的配色,突出建筑的禅意空间。

 

        在施工环境方面,基地四周群山环绕,许多必备的建筑材料,皆需要从山下运送至项目基地;而项目周边交通又极为不便,材料运送只能通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加之当地冬日雨雪天气较为频繁,又给项目进度带来许多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

 

        项目的施工周期非常紧张,项目管理层顶住压力,严格控制各个时间节点,保证项目稳步推进,最终在每一位项目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6年6月完成主体结构分部验收, 2017年6月完成了装饰分部、室外绿化及配套分部验收。2017年5月,项目开始试运营,并于2018年10月9日在基地泰和阁内举行了隆重的验收大会,现已正式交付,投入使用。项目的落成,为壶瓶山的旅游业带来了高品质文化体验,受到当地政府高度评价。

 

图片关键词

        壶瓶山自古便是旅游盛地。“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唐代诗人李白就曾在此留下名句。清乾隆皇帝也曾赋诗感慨:“壶瓶好景看不足,来生有幸再重游”。

 

图片关键词

        光绪十四年卢次伦建立了“泰和合茶号”,茶号面对深水,中间一座望楼,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名“三泰楼”,取“天、地、人三泰”之意。泰和合的兴盛为闭塞偏远的泥沙古镇带来了崭新气象,卢次伦自觉事业有成,踌躇满志,赋诗自况:“云蒸霞蔚催今筹,七枕生风兴自悠。海国流芬千古事,人生到此复何求”。

 

        项目落成于泰和合遗址内,承其文脉,设计为晚清风格仿古建筑群,由四栋单体建筑构成,分别为泰和阁(系办公建筑)、宜和楼(系酒店建筑)、载心阁(系酒店建筑)及配套管理用房。

 

图片关键词

        泰和阁位于建筑群中心位置,也是最能展示晚清风格建筑古韵的一栋建筑。建筑总高20.3米,外观共四层。首层为基座部分,形象敦实;二至三层为三重檐歇山顶阁楼样式。阁楼部分平面为正方形,三开间三进深。檐柱至下而上层层内收,更显得建筑伟岸挺拔。阁楼柱间用双楣或阑额连接,每层在角柱位置采用出头做法,做成霸王拳样式。柱顶设置坐斗板,斗拱安在坐斗板上。阁楼共设置角科、柱头科及补间科斗拱共计92朵。泰和阁屋檐层叠,意境深远,整体采用明清官式做法,形象稳重端庄;同时其屋角檐部又融合了南方建筑高起翘的做法,如雄鹰展翅,若飞举之势,寓意壶瓶山旅游业的腾飞兴盛,再现泥沙古镇百年前云蒸霞蔚之盛景。

 

        宜和楼依山而建,建筑屋顶采用硬山做法,建筑层数以三层为主,局部调整为二层、四层,形体错落有致。宜和楼采用小式建筑做法,不设斗拱;建筑封火山墙做成白色,既回应了当地土家族建筑的地域特色,也是与场地内的晚清建筑 “泰和合”设计风格的隔空对话。

 

图片关键词

        载心阁和配套管理用房皆为两层高的仿古建筑。载心阁采用庭院式布局,共设三个内院。其中两内院与古街以围墙相隔,另有一院位于台地之上,隐秘幽静。院内铺装以灰黑色系石材为主,局部结合深色系砖瓦铺地。呼应中式格调,烘托稳重、内敛的禅意氛围。在载心阁台地建筑的二层室内,可看近江,观远山,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本项目所有建筑皆用灰瓦,墙面贴小青砖,采用深色木窗,与基地内的保护建筑泰和合一起,营造出颇具晚清余韵的古建筑群落,见证了壶瓶山泥沙古镇一段辉煌的红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