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的新能源革命浪潮中,河北石家庄井陉县200MW/400MWh储能电站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正嗡嗡运转。这座建成后年调峰能力达20万千瓦时的超级“充电宝”建设现场,活跃着数十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建设者。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在钢筋混凝土间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以责任担当谱写着能源转型的青春华章。
技术攻坚:青年智慧破解工程难题
在工程建设中,储能技术的突破往往始于青年团队的“敢为人先”。面对工期紧张、地质复杂、环保督查等挑战,施工现场上这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突击队,不断编制施工方案、更新施工计划,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工序衔接,提前完成土方开挖、基础浇筑、设备吊装调试等关键节点,创造了87天工期的“能源速度”。为项目如期并网奠定基础。他们的实践印证了“干中学、学中干”的成长路径,用汗水诠释工程人的责任,用创新突破了技术壁垒。
安全责任:青年守护筑牢生命防线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面对重型机械交错、人员密集交叉施工的情况,现场安全员赵宇翔坚守施工区域,确保零事故,管理负责人罗明用双脚丈量塔基,协调村组,巡视线路。通过安全培训和全覆盖教育,构建“全员安全闭环”,成功避免多起潜在事故,实现“零事故”目标。青年建设者们以“安全吹哨人”的姿态,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用严谨守护生命尊严。
匠心传承:新时代工匠的极致追求
在电缆敷设区,现场经理高玉有正俯身查看电缆耐压试验的检测数据。安全帽下的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作为项目现场经理,他比谁都清楚这项任务的分量。这个整日穿梭在施工现场的身影,早已和各个施工班组成员打成一片。也正是这份“脚下带泥”的务实作风,让这位90后经理赢得了工友们的真心信任。
管理优化:青年担当赋能高效协同
工程建设不仅需要技术硬实力,更考验管理软实力。井陉项目青年团队通过精细化统筹,优化物资调度体系。通过提前梳理材料需求清单,按施工阶段定制进场计划,科学布场减少二次搬运损耗,实现“物料流转如臂使指”。将成本管控与绿色施工结合,资料员与材料员通过每日碰头会优化采购策略,同时采用环保材料、安装喷淋设备、覆盖绿网抑尘等措施,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并网时刻:青春脉搏与能源动脉的同频共振
2024年12月28日凌晨3点,储能电站中控室内弥漫着电路板特有的金属气息。当首台储能机组断路器闭合的嗡鸣声响起,这座承载着项目部三个月心血的电站,正式接入国家电网主网。施工区域的泥泞、设备调试的紧张、连续 36 小时联调联试的辛劳,在此刻化为青年建设者们的热烈欢呼。
未来已来:青春之光点亮能源新图景
在“双碳”征程的新赛道上,新时代青年正以创新为笔、以担当为墨,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扎根于技术攻关一线,在储能技术的突破中,书写自立自强的答卷。他们的奋斗身姿,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智慧汗水,正在筑牢通向碳中和未来的路基。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青春之光一直在闪耀。
供稿:新能源工程所 高玉有
责编:综合管理部 许聪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