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动张家界 连接未来 | 张家界综合客运枢纽项目

2019-08-14

“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张家界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游客,已然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城市。随着旅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张家界市的旅游交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张家界市两区的发展规划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45万到50万。张家界市带形组团城市布局必然带来东西向交通量的聚集,目前城市东西向通道容量有限,急需建立起多模式的纵横向的交通走廊,引导城市用地发展满足交通需求。

 

目前,张吉怀、黔张常高铁线路建设的如火如荼,并计划在2019年底通车,伴随着张家界西高铁站的建设,张家界综合客运枢纽项目作为其旅游交通无缝对接的执行者,应运而生。

 

机国际为张家界综合客运枢纽提供咨询设计总承包服务。

图片关键词

 

张家界综合客运枢纽项目选址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邻近张花高速张家界西收费站,地处主城区和武陵源区的咽喉要道。

图片关键词

 

项目建设标准为交通部一级甲等站,是张家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集客运、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建设地下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交通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于张家界高铁西站。它带给城市的不仅是更便捷的交通,更是经济融合,带动资本、人才、信息的流动的枢纽。

图片关键词

 

规划设计——合理利用高差,人车分流便行

根据张家界市总体规划和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张家界高铁站及其周围地区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外交通枢纽,还将发展成为市内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体现张家界城市风貌的大门。建设高效换乘、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是本次设计的基本目标。设计遵循“立体开发、高效换乘、综合布局、配套齐全、环境优先、生态自给”的理念,以功能性、人性化、生态化、文化性和标志性为原则,努力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交通组织便捷、配套设施完善,富有时代感与地方特色的安全、高效、有序、舒适的站前广场。

 

综合客运枢纽站东临武陵山大道,西临张家界高铁西站,占地196亩(偏小),北侧中有太极溪穿过,存在用地紧张、进深偏小、展开面不足的问题,如何重新利用地形高差,利用有限空间合理规划交通流线是设计的重点所在。规划设计通过“一心、两轴、双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营造合理规划流线,分为一般送客流线、客运大巴流线、公交车流线、出租车流线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通过地下室的营造平衡场地高差关系,使原本23米高差的丘陵场地华丽变身为竖向合理的集散广场。 

 

图片关键词

地上部分分区示意图

 

图片关键词

地下部分分区示意图

 

建筑设计——用现代的方式诠释传统文化

单体建筑以蓝色主色调,以方格窗为主要立面元素,结合了西兰卡普原色,与高铁站站房造型像呼应,体现建筑现代感的同时,很好的诠释了土家族文化特色。

 

地形起伏与建筑屋顶起伏形成优美韵律,高低错落的屋顶形态体现了张家界多山多水的地域特色。在玻璃的表面处理上,吸取了土家文化中的编织工艺符号,经过抽象形成玻璃表面的表皮效果。外观材料以铝塑板、石材、钢材、透明玻璃为主。

 

采用“地景建筑学”设计理论,建筑和大地景观融为一体。

 

突出高铁交通枢纽的“动感”“运动”特征,轮廓线强调动态感和速度感。

图片关键词

 

景观设计——轴线的营造强化空间序列感

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运用与建筑语言呼应的现代简洁设计手法,通过强烈导向性的铺装线条,提升广场的仪式感。局部斜切交错的铺装线条,呼应建筑中大量运用的“西兰卡普”菱形元素,主轴线两侧长条形的菱形树池以及菱形景观灯柱让这个元素的形式的表达更加丰富,也让这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展现得更多元、更现代。建筑与景观广场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景观空间。

 

提取建筑的菱形为铺装的元素,将菱形进行拼接,切分,组合,形成不同的铺装形式。美好旅程从走出高铁站的那一刻开始——打造张家界的第一张景观名片

 

亮化设计——夜里的它也别具魅力

从城市视角(天际线)、行人视角出发,以“见光不见灯”的设计理念,能静能动,动静可控,亮化设计给建筑披上智能化夜景外衣。

图片关键词

 

结语:

张家界综合客运枢纽项目涵盖了房屋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动力、燃气、海绵城市、绿色建筑、市政道路、桥梁、岩土、幕墙各专业、幕墙、景观园林、边坡及基坑支护、装修设计共十六个主要专业设计内容。设计过程中,中机国际主动考量多方的使用需求,充分发挥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设计服务的综合优势,在为旅客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的同时,助力张家界基础设施与交通网络的完善,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