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瓮安县“盛唐樱园”——景观建筑设计与营造技术

2018-08-20

        位于贵州省瓮安县的草塘“十二塘”,集旅游开发、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群众生产于一体的工程,既是重大基础工程,又是重要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发展支撑工程。

 

        由中机国际设计的 “十二塘”盛唐樱园古建筑景观已经开始建设。主创人员在设计之初,直面挑战,凭借多年潜心研究《营造法式》的心得,在现存唐代建筑十分有限、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也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开创性地完成了盛唐樱园的设计工作,方案创意、设计技巧与整合布局,细微处见知著,磅礴中显功力。

 

 

        一、规模与特色

          “盛唐樱园”是瓮安县“草塘十二塘”核心景区,山环水绕、步移景异,有唐代诗人、画家王维蓝田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的诗意。“盛唐樱园”总占地4000余亩,其中山地面积3000余亩,水面面积1000余亩,是一处以中唐为特定历史风貌,唐风景观建筑为创作对象,当地唐代大事记为情景依据设计的超大型唐文化园林、景观建筑工程。园内规划建设“是即瀛洲”“湖光山色”“纳水衔山”“秦汉遗风”“佛光宝塔”“含凉别院”“花神点翠”“花神小筑”“武曌大殿”九大唐风建筑群。挖掘、整理和创作唐风建筑之殿、堂、楼、阁、轩、榭,廊、桥、塔、坊、门、阙计单体建筑98座,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目前已设计、在建、已建的国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个性最强的唐风景观建筑群和最能代表唐风园林建筑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图片关键词图片关键词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图片关键词

 

        二、唐风建筑设计概略

          “盛唐樱园”唐风建筑创作设计是一个庞大、纷繁复杂的课题,目前国内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唐代建筑遗存少、参考资料匮乏。仅凭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作理论依据去研究唐代建筑,要实现业主方提出的“典型唐代风貌、经典传世作品、鲁班奖目标作品”三大要求,是古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消化与吸收。主创人员在研习了近30年《营造法式》的基础上,实地考察过国内唐代、辽金建筑遗构几十处,对东瀛唐风建筑也进行了充分研究与实物调查,重点筛选了国内近十年来新建的,有参考价值的唐风建筑两处进行技术性评估,破解设计难题。

 

        (二)唐风样式的探索。唐代风貌的建筑,外观特征基本上只有两大类:大式与小式。建筑主要有重檐庑殿、单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歇山,十字歇山、四角攒尖(重、单檐)、圆形攒头、八角攒头、悬山等,主要变化集中在建筑屋顶之上,平面开间、进深则因功能需要递增或递减,其中大式建筑多指群组中仪式感强,有施政功能,有礼制要求的建筑。小式建筑则泛指以景观为主的馆舍、别苑等。总体上外观特征变化小,不够丰富,难以满足现代旅游景区建设中大多数游客所追求的形式美、功能强、有文化内涵等要求。所以我们除完美演绎盛唐建筑之外大胆采纳了敦煌壁画中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倾向于浪漫与虚幻的建筑造型,综合黔南地区“风斜雨急”的气候特点,创造性地完成了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有唐代风貌、有地域特色,似破茧而出、似飘然若仙,或振翅欲飞、或撼山纳水,有独立个性的唐风建筑作品。

 

图片关键词图片关键词

武曌大殿鸟瞰、透视

 

        三、传统榫卯结构与建筑构成关系

          盛唐樱园唐风建筑的大部分用材是实木,所采用的是传统大木构架体系,梁柱、铺作、屋顶三部分的结合靠榫卯来连接。因此盛唐樱园内的建筑不仅仅再现的是唐风建筑外观,施工功法的还原和千千万万的榫卯构件的合理诠释才能使建筑具有技术及人文属性,才能有传承的价值。例如一朵典型的七铺作双杪双下昂柱头科斗栱,构件由座斗、华栱、瓜栱、慢栱、令栱、正心枋、齐心斗、交互斗、散斗、昂构件、耍头等十几个构件组成,各小件之间的榫卯约有50余种,通过榫卯咬合、搭接、重叠,形成一个有承载功能的斗栱,数十个上百个不同类型的斗栱才组合成建筑的铺作层(斗栱层),屋顶主要荷载通过铺作层传递给梁柱。举凡屋架,梁柱体系其设计、制作过程和斗栱的榫卯异曲同工,这是传统木构体系、榫卯结构、工法设计全面导入盛唐樱园唐风建筑的一次重大实践。

   

图片关键词

是即瀛洲正殿剖面

 

        四、实景图片展示

 

图片关键词

入口牌楼

 

 

图片关键词

“是即瀛洲”透视1

 

图片关键词

“是即瀛洲”透视2

 

图片关键词

“两宜轩”夜景

 

图片关键词

濯清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