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大道,北起福元路大桥,南至猴子石大桥,全长约13公里,是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河西三条南北主干道之一,道路全长约10公里。曾经获得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金奖,被誉为长沙市“最美一条路”。潇湘大道从竣工通车到如今,服役多年,多个路段甚至已经超过了城市道路主干道的设计使用年限,路况堪忧,对潇湘大道的整体提质改造迫在眉睫,重现长沙市“最美一条路”的美誉,是民众的普遍心声。
2016年10月,中机国际道路桥梁设计所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舒适度为宗旨,以科学的检测分析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中标潇湘大道(福元路大桥—猴子石大桥路段)综合提质改造项目。
项目于2016年11月底开工建设,采用“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方式,在道路路面使用状况、行驶的舒适性、整洁美观、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整体提升。
一、路面综合改造
路面改造是项目的关键,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潇湘大道路面的病害以裂缝类为主,其余为修补损坏、沉陷等,平整度差,行驶质量差。经过综合的分析,慎重的调查比较,最终决定采用具有良好抗车辙和抗开裂能力的SMA材料作为沥青面层,整体改造道路面层。
在道路全线检查中,下水道井大多存在井边裂缝、井口沉降现象,路面上普遍存在“路框差”。我们将原有井盖更换为自调试防沉降井盖。这种源自德国的井盖技术,近年来陆续运用于国内各大城市,在消除井盖噪音、沉降方面效果明显,大大提升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
在交叉路口的人行横道中央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是本次设计的一大亮点,也彰显了人文关怀的设计风格。实地考察中,我们敏锐发现了原有道路中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潇湘大道机动车道比较宽,行人难以一次到达道路对面。停留在路中间等候的行人,面对两边穿梭不断的车流十分危险,尤其是对于行走缓慢的老人、儿童、残疾人来说,危险系数加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人行横道中央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并在安全岛表面喷涂黄黑相间的警示反光漆,无论白天黑夜、天晴下雨,都能在物理上发挥减速慢行、礼让行人的警醒作用。同时,为方便非机动车以及轮椅的通过,在安全岛中央预留无障碍通道口,避免其绕道机动车道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二、交通拥堵缓解
公交站台的改造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大重点。潇湘大道路段两端有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小区楼盘等建筑林立,人流密集,公共交通出行需求较大。考虑到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较大,我们在横断面设计中采用道路红线不变、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度、增设公交专用道的方案,将公交站台的位置设计在公交专用道外侧。如此一来,道路改为双向8车道,显著降低了公交车的停靠对其他行驶车辆的影响,减少了交通拥堵。
其次,对沿线交叉口的改造保证了进出车道数平衡,增大了路口通行能力;对路面提质改造,大幅度改善了道路行驶条件,有利于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提高了路段通行能力。
三、道路景观提质
道路的绿化提质以尊重自然环境和实用经济为原则,力求以有限的资金创造最大的生态景观效益。创意出三条设计思路:
首先,针对潇湘大道整体绿化量不足的情况,在有条件的路段加种一排栾树,与现有香樟形成双排行道树,提高道路整体绿植量与植物的季相变化。
另外,对潇湘大道各个主要路口有针对性地景观提质,以“桃李满天下”、“一岭是梅花”的文化创意,用季节性的植被营造各个路口景观特色,逐个细部雕琢,气象中见精致,四季繁花胜锦。
最后,在绿化提质的基础上,为构建城市生态慢行系统、美化市民绿色低碳环保健康出行的环境,设计了一条配套设施完善、线路清晰合理的沿河绿道,贯穿于潇湘大道始末,为广大市民散步、跑步、骑行创造了条件,优质人文化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环境和居住品质。
四、结语
先安居,后乐业,改善居住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在“共筑精品工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使命引领下,对潇湘大道从点到面、从体验到感受等一系列综合提质改造,扮靓了城市,改善了出行品质,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屏蔽交通噪声和道路空间环境的空气污染,形成城市生态绿带,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实现了重现“最美一条路”的设计愿景。
关注我们